欢迎您访问 爱国拥军网本站旨在凝聚民间力量,推动社会化拥军!
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 老兵故事汇

赵恒:笔墨跃动铸精神

老兵故事汇2022-05-25

赵恒:笔墨跃动铸精神(图1)
      “书法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艺术方向,笔正心正,坚持正能量。”毛泽东同志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发表80周年之际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赵恒在河北问道俱乐部接受爱国拥军网《老兵故事汇》栏目采访时谈到。

赵恒侃侃而谈,分享不俗的艺术人生和独具匠心的艺术创作,其间金句频出。
赵恒:笔墨跃动铸精神(图2)

秉承家传,钦佩书法名家自取笔名

1967年12月,赵恒出生在河北省宁晋县河渠镇小南里村。父亲赵庆善给他取名赵建伟,希望他未来投身到建设伟大祖国的热潮中。

宁晋县文化底蕴深厚,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。《清宁晋县志·风俗篇》载,宁晋人“性多敦厚,务在农桑,好尚儒学,伤于迟重”,故而宁晋书画人才辈出。小南里村村如其名,小,但这是一个古老的村落,追溯到汉代时期, 这里曾是秦汉之际大谋略家李左车的封地。村口至今竖有一块残碑,并建有供奉李左车的雹神庙。

赵恒出生于书香世家,祖父写字,父亲赵庆善也写字。赵庆善师承祖传,擅楷书和行草,是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农民书法家,逢年过节,他写的春联极其抢手,慕名求联的群众都要排起长队,有时排到街上。看着父亲那几天从早写到晚,一刻也不得休息,赵恒很心疼父亲:我要是能写,父亲不就轻松了吗?赵恒立志向父亲学习书法,那时他才5岁。
赵恒:笔墨跃动铸精神(图3)

在父亲的辅导下,赵恒从唐楷学起,先仿后摹再临帖,起初是欧阳询、黄自元,后来是颜真卿、柳公权、赵孟頫。其他孩童用来玩耍的时间,赵恒用于练字。最高兴的时刻就是父亲在他的习字本上画圈评点,幸福指数的高低取决于父亲在习字本上画红圈的多寡。

上中学后,赵恒书写过三个字:勤、苦、差,他将勤字贴在室内墙上,将苦字压在书桌的玻璃板下,将差字放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,以此不断警示自己,要不断学习、不断钻研,要看到自身的差距,要勤学苦练。
赵恒:笔墨跃动铸精神(图4)

县城举办书法展时,赵恒都要去观摩学习。1984年,河北书法名家赵士恒(1918-2000)在宁晋县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,其书法博涉真、草、隶、篆,尤以张裕钊和郑板桥书体见长。正在宁晋一中读书的赵恒和同学一起前去参观展览,他钦佩赵士恒先生的成就,干脆将赵士恒先生名字中间的字去掉,作为自己的笔名,赵恒这个笔名竟一直用了下来。

报国从戎,军旅书法师友结伴同行

1985年,赵恒高中毕业,高考时1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。那时家里条件差,赵恒犹豫要不要复习,二哥赵建华说:“去当兵吧!”

二哥1974年参军入伍,在北京军区后勤部某部服役期间,听党指挥,刻苦学习,锻炼本领,恪尽职守。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,二哥的津贴每月6元,平时舍不得吃,舍不得花,竟把准备积攒下来寄给父母补贴家用的60元钱匿名寄到了灾区,为灾区尽自己微薄之力。那个年代,60元可不是个小数目,二哥能做出这样的举动,着实令人感动。部队知道这件事后,专门发出向赵建华同志学习的号召。
赵恒:笔墨跃动铸精神(图5)

二哥是赵恒心目中的偶像和榜样,在二哥的鼓励下,赵恒于1985年参军入伍,驻地在北京昌平。初进军营,在部队欢迎新战士的晚会上,赵恒用行书书写了一幅王昌龄的《从军行》诗,书毕,潇洒、飘逸、刚劲、强健的字体赢得一片好评。一位将军指着赵恒,称他为“战士书法家”。

1986年,赵恒报考军校,被石家庄陆军学院录取。在学院学习期间,学院宣传部门找到他,请他为校报《军校生活》题写了报头。他的作品也陆续发表在《解放军报》《战友报》《中国青年报》等报刊杂志上。
赵恒:笔墨跃动铸精神(图6)

1989年,赵恒从石家庄陆军学院毕业,分配到河北省军区工作。省军区书法氛围浓厚,聚集了一大批军旅书法家,有杜锡瑞、郎岗峰、霍然、陈茂才、高军虎、刘洪纪、胡立民、黄玉骥、江书学、康维羲等。凭借着对书法的挚爱,这么多年来,赵恒先后向书法艺术大家旭宇、范润华、杜锡瑞、刘金凯、郎岗峰、刘月卯、魏兵然等先生求教,并向刘金凯、范润华、魏兵然拜师学艺。

1997年,河北省军区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纪念建军70周年书画展,赵恒携楷、行、草书作品参加展览。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、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,文化部部长刘忠德,中国书协副主席刘艺、刘炳森等领导同志莅临参观,他们看过赵恒的作品后给予很高的评价,称他为“军中人才,未来大家”。
赵恒:笔墨跃动铸精神(图7)

梦回秦汉,新时代秦汉简熠熠生辉

从部队转业后赵恒还先后向中国书协副主席刘艺先生,中国书协副秘书长张旭光先生,著名书法家贾起家等先生求教。

一个偶然的机会,赵恒认识了石家庄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魏兵然先生,开始了跟魏主席长达五年的学习时光。这一时期赵恒又盯上秦简、汉简、汉隶、汉草、章草,开始了对秦代、汉代用笔的探索。赵恒和书法结缘其时已有30余年,他认为唐与晋、晋与汉、汉与秦,及到远古,书法是有传承基因的,书法学习中对碑、帖、简的重视和学习都不可或缺,遂开始深入研习秦汉简。
赵恒:笔墨跃动铸精神(图8)

赵恒认为今人对于书法的探索和创新,有很多方面,比如碑和帖的融合形成一种新的形式和面貌。他的创新点在于对秦汉简用笔上的关注和把握,在此基础上,进一步对原有资源重新排列组合,并对前几十年的积累,进行再整合,使得他驾轻就熟,寻求用笔方法上的突破。赵恒追寻书法本源的努力与追求,促成其秦汉简和行草书融合形成自家面貌。

除了向古人学,向今人学,赵恒还跨界学。他有一个抖音号,名曰“赵恒 书法京剧爱好者”,获赞4.9万。他以书法爱好者自居,足见低调。赵恒现在的作品,无论是楷书、行书还是草书,寻求谋篇布局的协调统一,似有一架秀峰自立其间,一道流瀑自溢直泻,一曲欢歌自然奔放之势。
赵恒:笔墨跃动铸精神(图9)

赵恒从小喜欢唱歌,十来岁的时候曾与村子里一位好歌者深夜到田野一展歌喉。现在又爱上了京剧,京剧与书法同为中华国粹,都需要行云流水抑仰顿挫。书法横平竖直,追求的是气息;京剧字正腔圆,讲究的是味道。舞台也好,纸墨也罢,是演员与书家借以运筹帷幄、纵横驰骋的战场。赵恒将书法与京剧艺术融会贯通,定会使他的书法更具品味和味道。

2012年,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首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,海内外有近2万件作品投稿,赵恒的作品脱颖而出并入展。2017年,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全国第八届楹联书法作品展,赵恒作品秦简联“郭令公大富贵亦寿考,欧阳子蓄道德能文章”成功入展。赵恒多次参加国家和省内书法大展,每次的展览作品都追求变化,这是书家当中不多见的。

2013年10月15日,《梦回秦汉——赵恒书法作品展》在石家庄美术馆启帷,这是赵恒书法生涯的阶段性总结和汇报,展出作品近百幅,受到书法艺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好评。
赵恒:笔墨跃动铸精神(图10)
上联为赵恒全国第八届盈联作品展入展作品
赵恒:笔墨跃动铸精神(图11)

心正笔正,弘扬友善正气点亮公益

好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与传承!

好书风是一种向上的能量与共鸣!

父亲赵庆善是村里会计,能写会算,除了写书法,还有一手好厨艺,他是一个热心肠,村民办红白事,只要有请,自家的活儿不干,也要去帮忙,一家没有落过。

二哥赵建华复员后退伍不褪色,发扬着一个老兵的优良作风。年近古稀的赵建华积极投身小南里村务工作、环境卫生、自来水设备维修,特别是负责3条街道的卫生保洁,365天风雨无阻,任劳任怨。疫情发生后,赵建华请求在卡口战疫一线执勤,坚决当好保护全村百姓生命健康的一名守门员。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,赵建华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了一名退役军人的担当。人民日报、河北日报、河北广播电视台、学习强国等众多媒体多次对赵建华同志事迹进行报道。
赵恒:笔墨跃动铸精神(图12)

赵恒为人耿直,胸襟开阔,以书正已,以书育人,受人尊敬。他的作品,浩然正气,催人奋进!

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,赵恒不甘落伍,他多次将自己的作品无偿地捐赠给希望工程、地方文化部门和部队官兵,他也经常参加省委宣传部、省文联和省书法家协会举办的文化走基层、文化惠民公益活动。
赵恒:笔墨跃动铸精神(图13)

2016年7月,宁晋县连日遭受强降雨侵袭,同时受上游地区突降暴雨和水库陆续泄洪影响,河道出现30余处漫堤、11处溃堤,全县5个乡镇48个村庄进水,20.69万亩农田被淹,损失巨大。家乡的洪灾牵动着赵恒,家乡人民的抗洪救灾壮举感动了赵恒,他希望用艺术点亮公益,在艺术与慈善之间搭起一座桥梁,通过艺术家的社会影响力,为家乡人民奉献一片爱心。笔墨有情,大爱无疆,赵恒书法艺术工作室为助力宁晋抗洪救灾,最终募集到京津冀110位书画艺术家的作品175幅,捐赠给家乡人民。
赵恒:笔墨跃动铸精神(图13)

赵恒把书法学习看作是一生的修行,主张写字要心平气和,思想集中,做人做事要有公平公正之心。“写好中国字,做好中国人,是我的不懈追求!”赵恒如是说。

所有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,违规转载法律必究。

举报邮箱:249776565@qq.com

相关标签:老兵故事汇